【酱酒科普】为什么冬季白酒更容易变“浑浊”
来源:未知日期:2019-03-08 18:56 浏览:
近期,有部分朋友把酒放在冰箱里,结果打开突然发现,原本清澈透明的酒水中出现了很多白色浑浊、絮状物;还有一些身处“天寒地冻”环境下的北方朋友,也时常发现购买的白酒变浑浊了,但如果把酒放在常温下一段时间,酒又会慢慢变得透明。
那么好好的白酒为什么会变浑浊呢?
众所周知,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风味成分,尤其以酱香型白酒含量居多。而白酒低温下变浑浊正是由于其中的高级不饱和酸以及酯类物质引起的,包括棕桐酸、油酸、亚油酸及其乙酯类物质。这几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均为不饱和脂肪酸乙酯,性质不稳定,只溶于酒精,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也急剧降低,在低温下引起浑浊,甚至在低温环境下久置一段时间后,会凝聚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物。
所以,白酒在低温情况下出现浑浊或絮状物是正常的现象,不用担忧。而且,在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26760-2011)中也规定:当酒的温度低于10度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质或失光。10度以上时应逐渐恢复正常。另外,低温下浑浊失光、有白色絮状物析出也正是纯粮酒的典型特征。知道了白酒变浑浊的原理,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处理。这不是您购买的酒出现了问题,更不是酒水变质了,只要将酒水拿在常温下(10℃以上)一段时间,自会重新变得清澈透明。喝了这样的酒,也不会有害身体健康,请放心饮用。